为什么有的人睡得少还不累?

为什么有的人睡得少还不累?

相信不少人都听过这样的“传奇”:某人声称自己每天只睡4-6小时,依然精神抖擞,效率惊人。

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就以每晚只睡4小时而闻名。

这不禁让人好奇:他们是怎么做到的?难道有什么秘诀?

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刘健医生带您揭秘“短睡眠者”的真相,教您守护真正的睡眠健康。

01

“天选之人”的“幸运基因”

近年来,科学家们揭开了睡眠谜团的一角。研究发现,人群中存在极少数 “天生短睡眠者”。他们并非刻意训练或硬撑,而是携带了罕见的基因突变。这些“幸运基因”让他们的睡眠效率极高, 每晚只需要4-6小时的睡眠就能完全满足身体和大脑的需求,睡多了反而会不舒服。

科学证据:从2009年至今,科学家已陆续发现了至少5种与短睡眠相关的基因突变类型。就在不久前,我国科学家还在国际权威期刊上报道了一例70多岁女性携带新型短睡基因的案例。这位女士一生大部分时间每晚只睡约6小时,却依然保持健康、精神矍铄。

这类“天选短睡者”在人群中的比例非常低。他们的能力是基因赋予的“出厂设置”,并非后天习得。

02

普通人别硬学,危害巨大!

那我能不能通过“训练”或“意志力”也变成短睡者呢?

很遗憾,答案是否定的!

基因决定需求:一个人需要多长的睡眠时间,主要由基因、年龄和健康状况共同决定。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(成年人通常需要7-9小时),强行压缩睡眠时间,无异于“慢性自杀”。

展开全文

咖啡闹钟≠真需求:靠咖啡、闹钟或意志力强迫自己少睡,无法减少身体实际需要的睡眠时长。长期累积的“睡眠债”会带来一系列严重后果:白天昏昏沉沉、注意力不集中、思维迟钝、情绪烦躁。还有可能大大增加患肥胖、糖尿病、高血压、心血管疾病等多种严重疾病的风险!

03

“周末补觉”能救场吗?

效果有限!

有人会说:“工作日熬一熬,周末睡个懒觉补回来总行吧?”研究给出的答案并不乐观:

周末多睡1-2小时或午休小憩,或许能略微缓解部分短期疲劳感,但难以完全抵消长期睡眠不足积累的伤害。

一项追踪7万多人长达8年的研究指出,周末大量补觉并不能抵消与长期睡眠不足相关的心血管风险!更麻烦的是, 周末狂睡会打乱体内褪黑素分泌和生物钟节律,导致“周日晚上失眠,周一更加疲惫”的恶性循环。

再多的“亡羊补牢”,也比不上 每天规律、充足的高质量睡眠带来的健康益处。

内容来源:微信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推荐